电话:15851052883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区县动态

吴江区深耕示范区“试验田”助推人才一体化发展

来源: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23-06-09 作者:苏州英才网 浏览量:

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吴江区深度融入中心大局,牢牢把握人才第一资源,打破路径依赖、跳出"县域思维",瞄定人才流动提速、人才成长升级、人才感受提升,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形成多项探索成果,为推动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一、先行先试破壁垒,让人才"跨域"更自由

致力于推动人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在人才评价、要素互认上大胆突破,打响制度创新"第一枪"。一是实现三地机械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统一。沪苏浙三地人社部门成立首个示范区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评审委员会,吴江区人社局作为联评委办公室,牵头完成评委专家库的组建和评审标准的拟定,完成首次三地职称联合评审,率先实现工程系列高级职称的跨省域联合评审和共同认定。截至目前,共有22名人才通过示范区高级职称联合评审获得高级职称。二是实现三地继续教育学时互认。落实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示范区内专技人才在二省一市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颁发示范区《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证书》,学时在三地互认有效,推动人才跨省流动进一步便利。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证书3433人。三是实现三地技能人才评价协同。与青浦、嘉善签署职业技能鉴定督导互派框架协议,打通督导互派互通的壁垒,配合省厅拟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技能人才协同评价实施方案》等政策,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认、高技能人才项目共享。

二、共融共建育人才,让载体"跨域"提能级

致力于提升平台能级、扩大引才量级,在机制对接、平台共建上探索前行,用大视野构筑人才引育大格局。一是"跨界平台"共育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推动全国首个跨省际人才载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地见效,为探索"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中深化跨域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二是"联办赛会"共聚创新创业人才。吴江联合青浦、嘉善首次"跨区域"举办"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示范区分赛场,开启了三地赛会联办的新征程。三是"联盟引才"共汇校园英才。青吴嘉三地建立"智汇长三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引才联盟,开展示范区校园引才及"长三角名校吴江行"系列活动,支持更多学子筑梦长三角。截至目前,累计接收简历近4000份。

三、互联互通暖服务,让人才"跨域"来扎根

致力于厚植人才生根的比较优势,着眼人才关切,在"协同化"服务中实现"无边界"便利。一是打破"双城待遇",人才来吴更舒心。着眼解决海外人才在吴、在沪生活待遇的差异化,落深落细示范区关于外籍人才互认政策,示范区首张个人式、首组家庭式跨区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花落吴江,"同城"享受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9项上海市民待遇。截至目前,吴江共有6位外籍人才(家庭)取得该居住证,推荐7名人才获得示范区执委会出具的在华永久居留"推荐函"并取得在华永久居留证。二是实现"信息共享",跨域求职一站式。着眼解决三地招聘信息孤岛问题,联合青浦、嘉善共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字化招聘服务平台,共享三地招聘求职信息,共建线上招聘专区,常态化开展联合招聘专场,2023年发布岗位5000余个,接收三地简历600余份。三是不再"异地奔波",四地落户一网式。面对人才落户申请量的快速增长,推出人才落户不见面审批、"人社+公安"一站式联动服务,畅通沪苏浙皖四省的外地人才电子准迁服务,实现长三角跨区域人才落户全程网办。截至目前,共有998人通过在线办理落户吴江。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苏州英才网(SZYCW.COM ) 缘才® 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 沪ICP备2023014469号-5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叶繁公路199弄15号-277,278,279,280 EMAIL:8115136@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苏州英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