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同时强调,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
近年来,苏州市坚持开放包容、和谐共享、"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努力营造"就业优先""就业友好""劳动光荣"的良好就业环境,结合我市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契机,瞄准企业和市场实际需求,按照科学布局、规范建设、高效运行、优质服务原则,布局建设要素多元、各具特色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特色站点,推动就业服务向楼宇商圈、零工市场、集宿区等区域全面延伸,持续扩大政策惠及面,有效提升"苏式"公共就业服务影响力。
本期就让我们探寻11个特色站点去深入了解下,他们都能提供哪些特色服务?
张家港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张家港市杨舍镇扬子路18号鑫澳大厦B座
张家港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依托张家港市电商园而建立,可以为求职者、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和更多创业机会及资源对接。
服务站依托电商园的资源优势,举办了"海纳讲堂""张家港市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海纳V计划""创业沙洲投融资对接"等一系列活动。凭借园区100多家入驻企业,服务站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布求职信息、对接求职者,也可以帮助企业对接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的学生资源,已先后举办多次校企对接活动。
除了可以为就业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代办等一条龙基础服务以外,服务站还能够提供电商资源对接、电商运营辅导、跨境电商服务、平面设计、广告制作、项目申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一系列创业服务,为创业者"保驾护航"。针对有资金困难的创业者,服务站设立2000万元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投资优质创业企业,同时与多家银行合作,为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贴息贷款等融资渠道,解决创业者资金难的问题。
今年以来,服务站共计帮助企业发布岗位需求573个,岗位对接153人次。为104家企业提供创业服务指导,同时为83人提供创业服务,帮助企业和创业者成长。
常熟市琴川街道世茂商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常熟市青城山路世茂星空集荟街区入口
世茂商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成于2023年5月,位于琴川街道世茂商圈地标显著位置,主要辐射世茂商圈内的凤凰城、星空集荟街区等商业体。由志愿者负责站内日常运营维护,街道便民中心工作人员和世茂社区人社协管员定期在站内提供岗位介绍、职业指导、培训推荐等业务服务,将就业服务窗口搬到商圈"门口"。除了提供线下就业服务外,还提供线上岗位介绍、职业指导、政策解读、就业援助、培训推荐、劳动维权等服务,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满足周边商户、居民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足不出商圈"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服务站深度融入"蜂享吧"驿站党建品牌阵地建设和"政务e站"服务,以"琴你放心服务有我"为服务理念,结合"乐业琴川"就业创业服务品牌,打造"数据化+网络化""共享空间+暖心服务"就业服务平台,以周边商户、居民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服务对象,形成一体化多功能特色站点。
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并发布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利用周边夜市人流量大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通过"江苏智慧人社""职通常熟"等线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动有形站点向无形站点的扩散,常态化把就业服务送进商圈,实现"零距离"就业网格服务。
与此同时,服务站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如职业规划指导,提供岗位推荐等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根据求职者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求职者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计划。针对市场需求,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信息,提高求职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拓展多元服务,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开展"蜂乐计划"公益专项行动,打出"关爱+融入"组合拳,实现新业态就业群体乐业、乐居、乐享,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商圈经济。
服务站积极开展各类企业服务,走访周边商户,了解经营状况、减员裁员、举报投诉等信息,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企业提供劳资纠纷调解、用工指导服务、劳动关系和谐培育等服务项目。对周边的商户提供社保开户、劳动合同示范文本,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协助制定考勤制度及工资发放体系,实现人社服务与商圈的深度融合,打造便捷、高效、舒适的服务环境。做好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等对象的信息登记,在进行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的同时,及时将信息提交给辖区社区,链接社区实施全过程就业帮扶。目前已指引服务100人次,开展职业指导20人次,推荐培训30人次,创业服务15人次。
太仓市娄东街道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太仓市太平北路107号
娄东街道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位于太仓市汽车客运站出站口,面积达620平方米,配备智能办公设施并设休息服务区,为求职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服务站在明显位置放置服务清单、政策折页等宣传资料,张贴"乐就太仓"小程序公共就业服务二维码。一楼大厅的引导服务区,配备10名专职工作人员和14家人力资源联盟机构轮值单位,主要提供信息收集整理、就业帮扶、就业指导、求职招聘、政策咨询等服务。服务站的招聘大厅,包括自助服务区、招聘服务区、综合信息发布区,其中自助服务区里搭建1台简历自助机、3台求职自助机,架设智能化信息发布终端,可容纳约40家企业同时招聘。
服务站创建企业派单制服务,以"不见面"的方式收集零工岗位招聘信息,通过电话、微信、邮箱等方式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在收集企业用工需求,掌握岗位要求、薪酬等信息的基础上,提供就业服务清单。同时积极协同人力机构联盟做好日常轮值服务,联合各行业协会拓展推荐临时性、辅助性人员服务。在掌握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每天电话寻访失业人员、定期上门摸排就业困难人员的求职需求,收集反馈、及时处理就业问题,重点关注五类困难人员的就业需求,将困难人员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招聘需求进行精准匹配,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服务站每周一、四、六上午开展零工招聘会,每周二、五上午开展综合招聘会,对接区内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在就业服务站摆摊设点,进行现场招聘。在多频次开展线下招聘的同时,特别推出新直播栏目"翼"起来带岗,推动直播带岗模式的扩展和深化,为求职者提供便捷的招聘求职体验,并创造与企业人事"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服务站今年已提供就业援助服务8400人次,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台账3433份,帮扶1112人成功就业。持续开展记录和分析报告工作并进行跟踪和改进,宣传和推广典型案例以扩大示范效应,目前已有6例典型案例,其中2例为残疾人员。组织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主题日、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夏季专场招聘会、"就在苏州·留在苏州"人才夜市、2023年度"翼"起来带岗等规模较大的招聘活动,还举办了41场零工招聘会、26场全职招聘会、4场专项招聘会,共计188家企业单位参与,设置岗位数1565个,进场求职人数29720人次,达成意向人数达1987人次。组织入企探岗直播11场,推送岗位204个,累计观看量达14013人次。
吴江区退捕渔民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南太湖大道1168号
七都镇为吴江区退捕渔民主要居住地,退捕渔民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依托七都镇人力资源市场而建,是七都镇专设的公共就业服务场所。设有自助服务区、等候休息区、求职招聘区、特色功能区四个区域,包含对接洽谈室、创业培训室、技能培训室等服务空间场所,提供求职信息发布指导、用工快速对接、政策宣传与维权、困难人员帮扶、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
服务站构建"线下实体市场+线上信息平台"服务体系。
线上依托"七都好工作""零工求职"微信小程序等平台,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就业服务,打造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的招聘对接平台。
线下通过零工市场做优服务,一楼招聘大厅设固定招聘展位与临时招聘展位,定期举办专场、零工招聘会。服务站动态掌握本地区岗位工资指导价位和市场紧缺工种信息并精准匹配提供零工岗位信息,为求职者和用工主体提供常态化就业服务。二楼作为技能培训基地,可为群众提供技能提升服务。三楼规划作为创业孵化基地使用,推送培训项目与机构信息,开发培训时间和方式更为灵活的项目,协助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担保贷款等创业服务。
2023年3月份正式运营以来,共开展零工招聘会17场、直播带岗3场,超过1.4万人次观看。共输送零工服务9800余人次,31位退捕渔民纳入公益性岗位,1451名退捕渔民实现转产上岸。开展退捕渔民月子保姆、家宴制作、西式烘焙三期培训,培训人数超100人次。市场三楼还将开辟创业孵化中心,鼓励扶持渔民实现创业梦想。项目开展以来受到《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央媒及全国人大官网、省人社厅简报的关注。
吴中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城南特色站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广建路10号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城南特色站于2023年9月正式挂牌启用。配备了包括就业顾问、职业指导师、劳动争议协调员、法律援助等在内的专业服务团队,同时设有便民休息区。站内张贴"身边的海棠花红"微信小程序、就业帮扶、苏州创新创业平台、江苏智慧人社、社保小蜜蜂、江苏欠薪维权六个公众二维码以及服务清单、服务人员公示等。在户外设置"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展示牌、电子显示屏及招聘信息公告栏等。提供微波炉食品加热、手机充电器、饮水机、便民休憩区、政策宣传区、应急医疗箱、社保查询一体机、岗位宣传栏、免费WIFI等便民设施。目前站点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7:00,周末安排人员值班,同时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
服务站提供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可根据居民的就业需求,详细解答相关的政策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有意创业的居民,还可提供创业咨询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创业。与此同时,服务站联合吴中技师学院为求职者提供电工、保姆、育婴师等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站点线上线下不定期更新招聘信息,方便全国求职者获取最新招聘信息。很多求职者从外地刚来苏州找工作,服务站还从市场购置了几百套床上用品向他们免费发放。此外,服务站注重做好大龄求职者及特殊群体服务,大龄求职者的岗位匹配有一定困难,服务站通过街道和企服总公司的帮助为这些人群找到适合的岗位,例如周边学校幼儿园等机构的食堂厨师、帮厨、保育、门卫等,累计服务28人次。
服务站为五类困难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建立个性化就业援助档案,开展调查走访,动态掌握辖区五类困难人员的情况,摸清就业意愿、就业需求、职业能力、技能水平等情况。自常态化运转以来,线上线下共服务人员1483人,累计服务次数达1989次,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在服务站获取就业信息和辅导;通过招聘信息发布和个性化推荐服务,成功实现招聘和就业的有效匹配,服务站和企服总部服务的企业达45家,累计为求职者提供了853个岗位,许多求职者通过站点提供的信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企业也找到了符合需求的人员,提高了用人效率和用工质量。
吴中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甪直特色站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晓市路106号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甪直特色站成立于2023年7月,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人员密集,目前配备专职服务人员1名,兼职服务人员2名。服务站建立群众就业"操心事、烦心事"收集反馈和及时处理机制,定期排摸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需求,另开辟专门特色服务功能区,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室、劳资纠纷调解室以及休息区、图书角,放置各类政策宣传资料便于办事群众翻阅,并配备休息座椅、充电设施、饮水机、微波炉、老花镜等便民服务设施等,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清单、服务队伍、服务规范、服务承诺等更好地服务群众。
服务站与多家合作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通过组织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一对一指导就业,企业团体招聘等方式,在求职者与雇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积极努力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合作,形成连带示范效应,号召企业联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站点突出党建引领的示范效应,提供党员志愿者服务,通过党建共建等形式,整合医保、公积金等政府部门,共青团、工会、残联等群团组织的服务资源,同时配合开展五类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工作,及时将人员信息提交给社区反馈。在日常管理规范方面,全面建立和完善服务站工作台账,确保工作过程及结果能够被清晰记录和追溯,以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管理效能,同时注重工作台账的维护和更新,定期对工作台账进行检查和核对,及时更新台账内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服务站设专员一对一免费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包括创业服务、社保公积金查询、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纠纷的调解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此外,站点积极开展五类困难人员登记摸排工作,摸清就业意愿、就业需求、职业能力、技能水平等情况,建立个性化就业援助档案,动态掌握辖区五类困难人员的底数。在青年群体帮扶方面,站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实施分类管理,对灵活就业等情况的毕业生,宣传落实社保补贴政策人数达到120人左右。自站点正常运营以来,重点服务10家企业,涉及535人次,实现用工调剂505人次,指导进站咨询人员通过江苏人社网办大厅、江苏智慧人社APP进行网办业务85人次。
相城区红色火车头"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苏州市相城区京沪高铁苏州北站南广场
红色火车头"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是相城区首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占地面积约45平方米,整个空间划分为便民服务区、新城光影、志愿风采、阅读休息区、党政有声、高铁之窗六个区域。作为服务旅客与流动党员的重要红色载体,该站荣获苏州市区域党建工作示范点、苏州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等多项荣誉。该站点是外地来苏人员获取就业服务的重要窗口,以明确需求、高效匹配、及时帮扶为工作目标,积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站内有4名老党员志愿者进行轮值坐班,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服务、社保查询、权益维护、纠纷调解等就业服务,提供轮椅借用、雨伞借用等便民服务,设有阅读休息区,配备电脑、座椅等公共设施,现场就可填写简历,或扫码登录小程序进行求职。站点与相城区人才市场仅一条马路之隔,步行至相城区人才市场求职,只需5分钟。此外,升级后的站点联动建设成为"就在苏州·劳动者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环卫工人提供自饮水、应急充电、临时休息等公共服务。
服务站组建了"专兼职管理员、大学生党员、机关单位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等200余名志愿者在内的服务队伍。结合主题党日,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及周边居民提供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岗位信息等就业服务,同时开展各类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助力居民求职就业。重点做好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与援助工作,借助社区、网络等渠道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基础台账,做到"情况明、需求清",针对人员信息实施分类管理,进行人岗信息匹配,宣传落实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出"家门口"的就业服务优势。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将汇总的需求定期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用工特点,征集用工需求,建立以长期招聘、短期招聘、急招等为分类标签的企业单位用工信息库,动态管理岗位需求,一对一精准推送就业岗位。
针对春节过后的用工高峰,相城区举办了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专场,服务站引导有求职意愿的人员前往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并进行点对点政策宣传。截至目前,服务站已开展职业指导62人次,服务企业27家,推荐培训15人,组织SYB创业培训班4个,联合开展人才就业政策宣讲活动20余次、各类招聘会20场。
姑苏区融•姑苏潮"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新市路310号
融·姑苏潮"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成立于2023年5月,由苏州市人社局、姑苏区人社局、沧浪街道联合打造。站点地处姑苏区沧浪街道中部片区,紧邻主干道新市路,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共4层,分别为就创服务中心、众创共享中心、运营服务中心、技能实训中心。站点创新打造"融·姑苏潮"服务品牌,汇聚"融就业、融创享、融学社、融政策、融共享、融生活"六大子品牌,形成"创业培训—导师辅导—投资实践—企业孵化"四位一体的工作特色,为就创业群体提供个性化、一站式服务。
服务站揭牌启用全区首个"就在苏州·乐业姑苏"劳动者驿站,面向外卖送餐员、快递员、出租车驾驶员、环卫工人等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和劳动者,着力构建"168+N"服务体系,即通过一个暖心驿站服务阵地、提供六项人社特色服务功能、八项便民服务以及各类拓展延伸服务。通过"歇有场所、学有载体、干有保障、心有归属"的功能集成,为劳动者提供用心、贴心、暖心的多样化保障服务,努力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城市融入感、职业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推出"职"为你来特色服务,天天有岗位、天天可约面。针对就业迷茫的求职者,推出一对一就业指导。针对就业市场的变化、灵活的人才需求,推出"零工驿站"服务,通过供需两端进行精准匹配,促进就业。赋能人才柔性发展,创新"‘培’你当BOSS"品牌服务。从SIYB培训开始,到"0"租金办公,提供共享人事经理服务、注册帮办、政策解读、财务、法务咨询等,打造苏州首家以场地投资入股与创业者共同创业融合发展的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就业、创业、培训加服务的全链闭环。
截至目前,服务站总计孵化14家企业,带动77人就业。响应国家号召,不遗余力给予基地政策优惠,吸引创业人群入驻平台。对于大学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三类重点人群入驻,给予"1免、2减、3奖励"的政策,帮助重点人群创业、就业。目前已有1个退役军人创业团队、1名残疾人在基地实现合伙创业。为五类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共计51人次。组织开展2023年姑苏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人社专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推荐培训人次219人。
姑苏区安和锦美地PARK"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148号
安和锦美地PARK"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启用于2022年11月1日,是姑苏区首个建设在产业园里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配有3名专职服务人员、20名兼职服务人员。拥有独立的人社专窗,并配备姑苏政务一体机及齐全的便民服务设施。园内入驻企业150户,小微企业较多,在用工招聘、创新创业、规范管理等方面容易遇到问题,服务站从标准化普惠性服务、特色化项目制服务、高效化整合链接资源三方面着手,在"家门口"为企业助力。
服务站精准链接园内企业、职工需求,围绕就业、人才、助企、创业等内容,对阶段性、特定性的人社服务采取项目化运营管理。充分了解企业规模和具体需求,建立"一企一档",形成4大类33项标准化的产业园服务清单,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需求采集。组织企业参加"人社服务直通车"进产业园活动,帮助企业了解人社政策,现场集中办理业务,针对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及时对接人社部门,上门提供一对一的指导。链接政府部门资源和产业园平台资源,不断提升企业服务管理水平,形成职能共享阵地。
与此同时,美地PARK作为姑苏区吴门桥街道产业园内首家职业指导工作室,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定期邀请创业导师开展创业辅导,组织创业培训。
今年以来,服务站累计组织20多家企业参与了8场招聘会,精准链接园内企业和苏州工艺美院、农学院等高校资源,深化政校企合作,共同引育文化技能人才,最终成功入职31人。目前,整个园区150家企业实现带动就业785人;有38家企业享受到了创业社保补贴,累计金额达50多万元。共组织劳动关系、就业创业、人才等主题人社服务直通车5场,对21家小微企业进行劳动法律风险体检,对园内25家小微企业提供用工管家服务,疏导化解6起简单劳资纠纷。
虎丘区创新中心"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珠江路117号
创新中心"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是苏州高新区首个建在产业园的特色站点,于今年5月份启用,场地面积529.31平方米,设有一站式服务区、创客工位区、共享活动区以及各类便民服务设施,配备1名站长和2名兼职工作人员,并在前台服务区配备4名服务专员。服务站集成党群服务、就业招聘、创业服务、技能培训、劳动维权和产业特色服务,重点服务于创业者,以更优更全更好的服务让创业者创成业、创大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服务站坚持党建和发展双向驱动,引领好、服务好、凝聚好创新中心园内企业员工,发挥楼宇党建引领作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借助楼宇运营商信息化平台,深入摸排企业需求,形成楼宇企业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和资源清单"三张清单"和独具特色的狮山楼宇党建发展"路线图"。自服务站成立以来,以"天天联""周周约""月月红""季季开"特色服务制度为标准,定期开展直播招聘、创业培训、创业讲堂、政策宣讲等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得到园内企业的高度认可。
同时,为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服务站整合各类就创业优质资源,搭建高校与企业联动桥梁,将政府资源、企业需求、高校生就业有机整合,通过组织创新中心产业园内企业与高校开展暑期劳动教学实践合作,实现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资源互通共享,一体化推进毕业生就创业工作,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站设立后,根据创业者创业需求,定制并开展系列培训指导活动,本年度共计开设18场活动。对接园内5家符合高校专业且有强烈意愿的企业,授予"暑期实践基地"铜牌,为在校生、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目前站点内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人数达42人;成功举办"云端送岗·就在狮山"创新中心专场直播带岗活动,一个半小时内观看人数达1.3万人次,点赞数超1.5万次,初步达成意向75人。
今年5月开发"苏高科园享+"系统(小程序),着力打造创新中心智慧园区,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工商注册、产学研对接、知识产权咨询、各类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咨询、投融资对接等多项服务,让创业者创业无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累计孵化企业200余家,完成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园内现有62家优质企业,共吸纳就业3600余人。经孵化培育的企业获得多项荣誉,其中中禾良亩公司(麦鼠鲜生项目)获省优创业项目,清泉环保公司获苏州市工程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中心荣誉称号,现已是瞪羚入库企业,云合智药公司获"区领军人才"。
虎丘区枫桥街道木桥公寓"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木桥街3号
木桥公寓"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位于木桥公寓党群服务中心C馆,辐射周围多家用工密集型企业,可服务4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设置1名党群服务中心社工,2名企业用工管家,提供就业招聘、职业指导、创业服务、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人社服务,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站聚焦辖区内各行业、企业、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同时融合各类服务资源,引入医保、公积金等非人社部门的政务服务,共青团、工会、残联等群团组织的特色服务,律师、会计师等业务团队的专业服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特色足、宽领域的公共服务。
服务站建成以来,利用集宿区内现有服务资源,构建服务联动机制,稳步提升集宿区员工的就业服务。
完善"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定期收集集宿区内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需求,将员工的具体需求分门别类,搭建成"需求层次塔"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或制定集中式的课程体系,提供就业信息分享、创业服务、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专业化、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助力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举办"就业指导服务月",精心组织集宿区员工参加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做到讲授模块覆盖到每一个员工。依托"周迎春就业指导工作室"平台力量,精心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保障就业指导质量。鼓励员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课等,不断提高员工的实践和理论水平。
开展特殊群体就业援助服务。建立特殊员工如残疾人就业者、家庭困难就业者的个性档案,结合工会、残联、共青团等组织,开展一人一策、分类指导、团体辅导、就业帮扶等就业援助服务,实施个性化帮扶。
截至目前,服务站累计提供企业岗位837个,岗位对接216人次,职业指导232人次,指导网办130人次,业务经办5人次,帮代办服务19人次,推荐培训41人次,服务新就业群体321人次,创业服务5人次,服务企业8家。
以上就是11家示范站点的风采展示有就业服务需求,认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近年来,苏州人社部门在切实发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招聘服务。一方面,升级"云端送岗"直播品牌,推出"重点产业""重点群体"两个主题系列直播带岗项目,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轮驱动为抓手,帮助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近两年,苏州各级人社部门已累计推出1154场"云端送岗"直播带岗,8696户企业提供各类优质岗位20.1万个,3743.3万人次走进直播间,收到简历29.8万份。另一方面,结合区域产业、经济、用工特点,着力构建布局科学、建设规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零工市场。截至12月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零工市场(驿站)共31家,累计召开零工招聘会351场,累计进场企业2839家,提供4.24万个岗位,入场零工人员6.06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9944人。
苏州英才网(SZYCW.COM ) 缘才® 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 沪ICP备2023014469号-5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叶繁公路199弄15号-277,278,279,280 EMAIL:8115136@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苏州英才网